64個中醫常用的穴位定位口訣,附15個取穴方法,很實用,收藏一下
轉發自健康養生醫師
1.拍打肩井穴
肩井穴是足少陽膽經的常用腧穴之一,刺激肩井穴,經常拍打這個穴位不僅能降壓,對心、肺疾病以及便秘均有良好效果
【取穴方法】位于大椎與肩峰端連線的中點上,前直對乳中。
【功效】對肩背痹痛、上肢不遂、頸項強痛等肩頸上肢部病證起到很好的緩解癥狀的作用。
2.揉拍打腹部
刺激我們腹部神闕、氣海、關元等保健要穴,這些穴位能調節胃腸功能,尤其適于糖尿病患者。
【取穴及功效】神闕,人體穴位名,位于臍正中,屬于任脈的穴位。有治腹痛、久泄、脫肛、痢疾、水腫、 虛脫。禁刺,宜灸。
氣海在下腹部。當臍中下1.5寸。輔助治療虛脫,厥逆,腹痛,泄瀉,月經不調,痛經,崩漏,帶下,遺精,陽痿,遺尿,疝氣及尿潴留,尿路感染,腸梗阻等,具有強壯作用。
關元穴位于臍下三寸處,主要是通過調節內分泌,從而達到輔助治療生殖系統疾病的目的。
3.拍擊腎俞穴
腎俞穴是足太陽膀胱經的常用腧穴之一,刺激我們后腰的腎俞、三焦俞等膀胱經穴位,這些穴位適合泌尿系疾病的預防和緩解治療,能強腎固本。
【取穴方法】腎俞穴位于人體的腰部,當第二腰椎棘突下,左右二指寬處
【功效】緩解治療疾病為:腰痛、腎臟病、高血壓、低血壓、耳鳴、精力減退等。
4.腳跟踢然谷
腎經的滎穴,“然”,就是燃燒的意思;“谷”表示這個穴的位置在足內踝前起大骨間,這個位置精氣埋藏得特別深。
這個穴名意指有火在人體深深的溪谷中燃燒的意思。
所以說,滎穴屬火,而腎經屬水,然谷穴的作用就是升清降濁、平衡水火,專治陰虛火旺。
然谷穴的去火效果是非常好的,尤其對老年人更適合,因為老年人就仗著這點火氣來維持生命呢,如果用中藥祛火會適得其反,所以用然谷穴來滅虛火就行了。通過刺激足少陰腎經的然谷穴,起到排腎毒、預防腦血管疾病的作用。
【取穴方法】位于在內踝前下方,足舟骨粗隆下方凹陷中
【功效】輔助治療:1月經不調,帶下,陰挺;2遺精,陽痿,小便不利;3咯血,咽喉腫痛;4消渴;5小兒臍風,口噤不開;6下肢痿痹,足足跗痛。
5.拍腿部膽經
大腿外側的四個穴位點,用力敲打,由于大腿肌肉和脂肪都很厚,因此必需用力,而且以每秒大約兩下的節奏敲,才能有效刺激穴位。
強迫膽汁的分泌,提升人體的吸收能力,提供人體造血系統所需的充足材料。
按摩敲打可以舒經通絡、活血排毒,血液循環快了,身體就會有足夠的能量來排除垃圾,體內的水腫、毒素自然就會去除,按摩敲打的部位就會瘦下去。
來源:www.toutiao.com